目录
文学理论探讨
“视差”与“表层阅读”:从坡到齐泽克于雷;1-9+156综论与评述
费诺罗萨还是庞德?——《作为诗歌媒介的中国书写文字》的作者问题魏琳;10-17+156
夏洛蒂·勃朗特与鸦片周颖;18-26+156-157
英国“元现代主义”诗歌与《玉环》中的“中国风”桑翠林;27-36+157
美国19世纪的文学地图对美国海洋空间建构的作用侯杰;37-45+157文本分析与阐释
共和主义、公共领域与赤裸生命——《居里厄斯·凯撒》的政治胡鹏;46-54+157
《格列佛游记》中的视觉隐喻与爱尔兰问题龚璇;55-63+157-158
园林、宗教与政治——《忽必烈汗》的浪漫主义中国想象胡玉明;64-74+158
欲望之城与选择的效率:城市的逻辑——《嘉莉妹妹》中的城市含义剖析金衡山;75-83+158
论爱略特对罗莎蒙德的“敌意塑造”王淑芳;84-91+158
流动的母性——莫里森《慈悲》对母亲身份的反思毛艳华;92-98+158-159
“腹语术”:论拜厄特《孔雀与藤》对艺术创作的理解杨琳;99-108+159
殖民主体的诞生——对《射象》及其他缅甸文本的拉康式解读于洋;109-117+159
作为“他者”的“自我”——“他者”观照下朱利安·巴恩斯小说的“英国性”书写王一平;118-126+159
畸怪与变形——北爱尔兰诗人保罗·马尔登的“马戏团”孙红卫;127-136+160
《失窃的纯真》:“以神的名义”谱写的伦理哀歌蒋栋元;137-145+160
《纠正》:中西部社群危机的耻罪文化探源谷伟;146-154+160信息与动态
“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80周年华诞”研讨会召开魏丽明;155
欢迎订阅《国外文学》161